摄影作品

首页 > 摄影作品 >

五月的霞浦,美爆了

发布时间:2020-04-25

霞浦摄影,找霞浦春秋旅行社,手机13509569505(同微信),电话:0593-8863855



福建东北部的宁德霞浦人,

靠大海生活,打鱼拾贝。

他们撑着小船在海面上穿梭、在渔排上劳作,

头顶着曝晒的海带,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幸福。



五月正是海带丰收的季节,

滩涂上竹竿错落有致,

落日余晖下一片墨绿葱葱。


本期就让我们跟随当地的土著渔民,

走进霞浦滩涂、踏上海浪,

体验一番靠山吃海的“讨海人”生活吧~



海上“威尼斯”渔村


尽管对海上渔民村早有耳闻,但大潮时渔民村的壮观景象还是让人惊叹不已。


海上渔民村坐落于霞浦东安南北狭长的港湾里,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天然的避浪环境,使这片海域成为当地渔民的养殖天堂。




数不清的网箱、竹排和小屋连成一片,形成了漂浮在海面上的大渔村。布局像一座低建筑城市,只不过航道和渔船替代了街道与汽车。


在连片的网箱边上,散落着形态各异的简易房屋。大部分房子都有编号,每个房子一户人家,旁边的平台就是这家的养殖场。虽然这片渔村规模很大,但管理的井井有条。


当地的村民介绍说,其实渔民在陆地上也有房子,由于每天需要巡视网箱,喂食、下苗或收获,他们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居住生活。

微信图片_20200425124403.jpg

这里的渔民都很勤劳,船是他们唯一的生产和交通工具。五月中旬正是海带收获的季节,海上船只穿梭往来,渔民村一片繁忙景象。 


古老神秘的“连家船”

微信图片_20200425124406.jpg

 “江声非熟地,渔火孰防风。

不畏寒潮起,连家有短篷。”


和平潭岛渔民的“石头厝”一样,霞浦渔民也有自己的特色“连家船”。



连家船的形成据说起于唐朝时期,闽东沿海出现了一些为躲避战乱而以船为家、终年在海上颠簸的渔民,最多时达到10多万人,靠打鱼、拾贝为生。

微信图片_20200425124414.jpg


在旧社会,这群“海上吉普赛人”不敢上岸,不能与岸上人通婚,连家船民的生老病死、婚丧喜事等一切生活都在船上。

微信图片_20200425124417.jpg


今日的连家船渔民,在社会地位、生活条件、生产设施等方面,都有了巨大的变化,大部分已经上岸定居,多以海水养植业为生。大海,这个曾让他们备尝艰辛的蓝色家园,终于给了渔民们丰厚的回报。


采牡蛎与渔民劳作



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小孩一般居于陆上。霞浦的盐田乡北斗村大多是上岸迁进新居的连家船渔民,基本都依靠养殖海蛎子为生,没有别的收入来源。




村子临海处有一大片用板、铁皮、油毡、篷布等各种材料搭建而成的棚屋,老人们就坐在这样的棚屋内将牡蛎肉取出,每人一天大约可以采集10斤牡蛎肉,收入百元。



而去肉后数量庞大的牡蛎壳,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就地堆积在海岸边,造出了一片片“陆地”,棚屋也建在海蛎子壳堆成的“陆地”上。


西山的滩涂美景




霞浦西山是滩涂和渔民劳作的拍摄点。在岁月的长河中,这片滩涂经过无数次潮起潮落,形成了只属于自己的独特景观,是摄影爱好者与艺术家们灵感创作的天堂。



滩涂是各种蛤类、蛏类、螺类、虾蟹等小动物的乐园,为了获取大海留下的馈赠,渔民天未亮就赶滩去了。


在这里世代生生不息劳作的渔民,用他们勤劳智慧的双手,打造出这片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海岸线。

 


倘若是阴雨天去,滩涂的画面将呈现出一抹蓝调。但若是晴天晚霞,则洒满一片金黄,风情万种,霞光璀璨。   


淳朴的原住渔民生活



海上渔村没有城市里的喧闹,也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,只有轻轻起伏晃动的养殖平台和小屋。远远望去星星点点,点缀着成片的竹排,景色极为壮观。



白天,渔民们泛舟于海上或漫步于平台,忙绿中带着点儿悠闲自得。傍晚,在炊烟袅袅与孩童的嬉戏声中,头戴遮阳帽、脚穿大筒胶鞋凯旋而归。



他们肩上担负的不仅是“讨海人”一天辛勤劳动的成果,更是一家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希望——

微信图片_20200425124514.jpg

潮来潮去改变了霞浦的许多,

却总也拨不开海上人家那股略带咸涩的味道。